烟火划破夜空,绽放万千璀璨,勾勒出 “天府之檐” 清晰轮廓,现场欢呼声汇成欢乐海洋,沸腾了蓉城之夜……8月7日升富策略,成都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(以下简称 “成都世运会”)开幕式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“天府之檐”区域举行,本届世运会34个大项、60个分项、256个小项,来自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、随队官员、技术官员齐聚蓉城,其中运动员3942人,是历史上规模最大、人数最多的一届世界运动会。
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上的焰火盛放。米克 摄(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)
不仅如此,此次世运会开幕式是国内首次在开放式场地举行。大美公园生态与流光溢彩的焰火交相辉印,给大家带来了极为震撼的感受。
以生态为本底,运动赛事与城市生活乃至市民日常无间相融,正是公园城市打开世运会的独特方式。同时,天府新区正以世运会为窗口,通过自然生态底色、生活消费场景、公共服务配置,托举起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绿意勾勒
从城市绿心到世运舞台
8月7日晚上,在新区居民石峰家中,向窗外望去便是开幕式现场闪耀的烟火,一旁石峰的女儿兴奋地喊道:“好漂亮啊!大烟花!”谈及眼前的盛景石峰感慨道:“我们在家里家能看到开幕式,住在天府新区真幸福啊。”
这也是本届世运会特色之一——走出室内,走向更开放的空间。开幕式主舞台设于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前的开放空间,比赛场馆搭建在自在惬意的公园绿地、水边湖畔。湖水为幕,绿地为席,人与自然共处共赏,勾勒出“建筑生长于公园、赛事沉浸于自然”的全新叙事。这是体育盛会的舞台,也是公园城市建设成果的展示舞台。
天府公园场馆居于绿意盎然的城市绿地。马骥 摄(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)
四川天府新区将生态价值贯穿城市规划全程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形成“大开大阖、显山露水、疏密有致”的宜居格局。全域450公里绿道、7.7万亩蓝绿空间串珠成链,湖畔、林盘、公园、花海——不只是风景线,更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。
世运启幕,接下来的赛事期间,成都世运会将包括龙舟、沙滩手球、跑酷等在内的8个项目设于天府新区,依托兴隆湖、天府公园等开放生态设立场地,实现“赛在绿道中、观在草坪上”。“以前看国际赛事总觉得遥远,没想到兴隆湖的台阶就是最好的观赛席。”家住附近的摄影爱好者陈义的相机镜头里,湖光山色与世运比赛临时看台有了同框。国际荷球联合会主席扬·弗朗索博士实地考察时感慨:“把赛场藏进自然里,本身就是对体育精神的最好诠释。”
在兴隆湖畔散步游玩已成为市民的日常。马骥 摄(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)
在公园城市的语境下升富策略,生态不仅是形态上的“绿”,更是消费、运动、文化等功能的承载平台。
生活场景赋能
从消费到运动的城市活力密码
从传统商圈向多元场景跃迁,天府新区正探索“城市即生活场”的新消费逻辑。街头散步时的“偶遇”,节假日参与的“互动”,将“来消费”转变为“在生活”。
于麓湖社区居民余珊珊而言,吸引她在天府新区安家的不仅是自然生态,更是这里缤纷的生活人情。麓湖CPI项目内,艺术、零售、餐饮、文创交融共生,节假日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已是常态,成为“非标商业”新样本。社区食堂“漫汀食集”聚合20余家米其林推荐品牌,被年轻人称为“隐藏在公园里的人间烟火”。像麓湖这样,把公园嵌进社区,让居民的生活形态拥有更多可能。
麓湖社区市集上人流如织。
“麓湖龙舟节、渔获节、岛集、业主专场艺术展……自从住进麓湖,有太多难忘的生活记忆。和以前下楼吃完饭就回家的路线不同,如今麓湖有公园、有商区、有体验,我们已经习惯于每天饭后散散步,偶遇不一样的生活场景和感受。”余珊珊表示。
放眼整个天府新区,在华阳老城,有“最抚凡人心”的社区市井文化体验;在兴隆湖,生态、生产、生活“三生共融”的社区商业共同体让居民在家门口体验向往的生活;在“15分钟生活圈”中,全国首个卡皮巴拉亲子乐园、城市奥莱等多元场景,营造全年龄段沉浸式消费体验。
消费场景的蓬勃生长,为城市生活注入更多元的可能性。这种以人为核心的规划理念,正延伸至居民健康生活的构建中——当多元消费点亮了“烟火气”,运动空间与全民赛事则激活了城市的“生命力”。
2025兴隆湖“五一”环湖跑在兴隆湖畔鸣枪开跑。活动主办方 供图
在赛事之外,运动早已融入居民日常。在兴隆湖,环湖跑、水上嘉年华轮番上演;在麓湖,龙舟、马术、冲浪等潮流运动备受喜爱;天府绿道环线吸引无数骑行者;川心沟绿地、会龙河滨公园等社区型空间,串联起“家门口”的健身圈。
依托城市公园、绿地、街角驿站,天府新区构建起多层次全民健身体系,运动不再是竞技的特权,而是人人可参与、处处可开展的生活日常。
以人为本
公共服务焕发生活向上的新动力
今年7月21日,在公园城市美好生活大会上,天府新区发布《高品质生活行动方案》,以此为牵引,围绕“住有优居、享有优教、病有优医、行有优道”,同步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布局,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与满意度。
7月21日,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美好生活大会举行。达霄羽 摄
据统计,天府新区直管区常住人口已突破94万人,年增超3万,人口吸引力全市第一。基础教育从十年前的6万人发展至13万余人,高等医疗、高品质住房、便捷交通持续提质扩容。
自2021年以来,天府新区全国首创的体育教师共享中心广纳包括奥运冠军冯喆、张山、足球名宿马明宇等奥运(世界)冠军,累计入驻各领域专业人才达2000余名,一节节共享体育课程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。
医疗领域同样让老百姓的幸福感触手可及。华西天府医院开院四年间,接诊近300万人次,99%满意度彰显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温度,与此同时,更多医疗资源正加速聚集。
体育教师共享中心的运动员在训练中。
在“城市为人而建”的共识下,天府新区建立“美好生活开门问政”机制,推动民生实事从“听得到”变成“办得好”。
民生温度不止于此。今年召开的公园城市美好生活大会上,天府新区提出“高品质生活行动十大任务”,涵盖住房、教育、文体等方面,明确到2028年,重点区域15分钟便民生活圈覆盖率达100%,轨交50米接驳率达99%,常住人口达到120万人。这一系列数字目标,勾勒出未来民生图景的清晰轮廓。
从生态空间到消费场景,从运动热潮到民生温度,四川天府新区正在书写一份属于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本的答卷。这里不是理想的彼岸,而是正在抵达的现实。
来源:人民日报客户端
编辑:吴蔚、刘江涛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